找到相关内容584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要以什么心态修习禅定?

    就是平常心,无所得的心,的心,没有分别的心,执著的心,无所住的心等等。 禅定的修习是一条漫长的路,而这条路上歧路特别多,只要心态上有所偏差,就偏离了佛陀的教导。也就是慈悲和智慧,禅定的修行整个重点在于心,内在的清净柔软,慈悲和智慧会带来禅定的成长与内心的喜悦。 密勒日巴尊者说过心气无二,心与气是一体的两面,只有执著的智慧,气脉才会真正的开展,反之太执著气的人,会落人现象界的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3378152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多情与无情

      圣凯法师:多情与无情   多情与无情,有时看起来总是相待对立,可是有时却是统一的,佛陀是最好的榜样。   在佛陀即将涅槃前,对比丘作了最后的教诫:“是故比丘,勿为,我以故,自致正觉。无量众善,亦由得。一切万物,无常存者。此是如来末后所说。”(《长阿含经》第二,《游行经》)在《遗教经》中则说:“汝等比丘,常当一心,勤求出离,一切世间动不动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3144915.html
  • 阿含经上的“道”

    分、舍觉分(杂阿含七一四经)。又杂阿含二一二经所载,亦为道之对治性之一明证,该经载为:佛为一切比丘说,亦非为一切比丘说。比丘已得阿罗汉果者,已尽诸有漏,离诸重担,逮得己利,尽诸有结,心正解脱,已自,不复堪能作逸事,已得逸果,故为彼说。而对于在学地者,未得心意增上安稳向涅槃住,以彼学习诸根,心乐随顺资生之具,亲近善友,不久当得尽诸有漏,无论心解脱慧解脱,现法自知...

    杨郁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252957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上的“道”

    ,亦非为一切比丘说。比丘已得阿罗汉果者,已尽诸有漏,离诸重担,逮得己利,尽诸有结,心正解脱,已自,不复堪能作逸事,已得逸果,故为彼说。而对于在学地者,未得心意增上安稳向涅槃住,以彼学习诸根,心乐随顺资生之具,亲近善友,不久当得尽诸有漏,无论心解脱慧解脱,现法自知作证,而所必需者,即为专精胜进之。正如病时服对证之药。病愈时不必再服药,否则反患“药病”。   [七]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5667416.html
  • 僧伽使用现代物品的规范

    可知,佛陀常告诫弟子,当一心精勤办道,以为首,当可成就无量善法,如《中阿含经》云:   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,若有无量善法可得,彼一切以为本,为习,因逸生,为首,逸者,于诸善法为最第一。   从上文可以掌握,佛陀对佛弟子的人格教育,以及心性的调伏,想要断恶生善,唯从不得生。如身、口、意三业行为,身的,要能做到杀、偷、淫。口的,要能做到妄语、...

    如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5079642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52)

    菩提心! 今天讲第八品的最后一部分。 庚三(共同之事宜)分二:一、遣除教诫之障;二、精勤对治。 辛一、遣除教诫之障: 愚行足堪厌,今当随圣贤, 忆教,奋退昏与眠...》和《学集论》中也讲了很多的教言,若没有以这些教言经常勉励自己,今天是一个好人,心情好的时候想学习,但再过一段时间,不好的习气就萌发了。龙猛菩萨在《学集论》中说:“如我所说诸善法,谓戒闻舍与忍辱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6365622978.html
  • 相应部选读·第三单元:拘萨罗相应

    第十八经,153页,,“(尔时,世尊)住舍卫城……”“坐于一面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曰:‘世尊!我于独坐静观以生思念:‘依世尊之善说法,而与善友、善朋、善伴交;非与恶友、恶朋、恶伴交。’’...大王!是故,王不能不如是学。我应容有善友、善朋、善伴。大王!不能不如是学。大王!欲有善友、善朋、善伴者,不能不依此一法而住,即于善法。”如果你要有善知识,就必须依这个善法来住,接下来提到“大王!...

    吕凯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978989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的精神与内涵

    精神与内涵,总结为六:   一、的:   要以一种的修道态度,使自身时时摒除外缘,系于正念。如第六三七经中,世尊告诫弟子要善摄心念,住四念处,要有如一个贪生怕死的人,手捧装满油的碗,后面...整部《杂阿含》所显示的、自力、究竟、智慧、人间性、一贯的精神与内涵,正是我们学佛求道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;愿我们听闻世尊在《杂阿含》中教授的修行实践法门之后,能够时时有如诸经中的比丘一样,「闻佛...

    郭守仁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5440241.html
  • 去除根本我见——随喜与忍辱

    我们说,我能。可为什么在一点如意到来时,我们就不能了呢?佛说,,以而能成就佛道。佛又说,自作自洲屿,自作自依怙。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别人的看法中度日呢?我们真正的对象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的心念啊...同样,批评或随喜别人时,也要不妄语的批评,妄语的随喜。愿大家都能守住自己的心,都能以随喜和忍辱成就自己的菩萨行,都能以而成就佛道。 ...

    青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767461.html
  • 忍辱度化鬼王

    流布,信心能度河流,可以度越苦海,精进能去除众苦,智慧能够使人清净。”   阿吒鬼听了佛陀的妙法,欢喜不已,并发愿随侍佛陀,护持正法。   世间上什么力量最大?忍辱的力量最大。佛陀说:“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毁谤、恶骂、讥讽如饮甘露者,名为有力大人。”世间上的拳头刀枪,使人畏惧,不能服人,唯有忍辱才能感化顽强。诸葛亮七擒孟获,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,此皆忍辱所化也。   ...

    莲花化身

    |忍辱|恶口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0711398622.html